秋不凉,籽不黄:
秋天如果天气不凉,那么庄稼的籽粒就不会成熟变黄。
立秋晴一日,农夫不用力:
如果立秋那天天气晴朗,那么农民们不需要过多地劳作,因为天气干旱。
中秋前后是白露,宜收棉花和甘薯:
在中秋节前后,天气转凉,适合收获棉花和甘薯。
立秋荞麦白露花,寒露荞麦收到家:
立秋时节,荞麦开始开花,到了寒露时节,荞麦就成熟可以收获了。
朝立秋,冷飕飕:
如果立秋在早晨,那么天气会比较凉爽。
秋天宜收不宜散:
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适合集中收获,不宜分散收获。
重阳无雨看十三,十三无雨一冬干:
如果重阳节没有下雨,那么可以预见整个冬天都会比较干旱。
雷打秋,冬半收:
如果秋天打雷,那么冬天可能会有半收的情况。
一场秋雨一场寒,十场秋雨要穿棉:
每下一场秋雨,天气就会更冷,到第十场秋雨后,人们需要穿上棉衣保暖。
立了秋,把扇丢:
立秋之后,天气转凉,不再需要使用扇子纳凉。
二八月,乱穿衣:
在农历二月和八月,气温变化较大,人们穿衣风格也会有所不同,有的人穿得厚,有的人穿得薄。
夏雨少,秋霜早:
如果夏天降雨较少,可能会导致秋天早早出现霜冻。
八月里来雁门开,雁儿脚上带霜来:
八月时,大雁开始南飞,意味着寒冷的天气即将到来,雁儿脚上“带霜”是一种形象的说法,表示寒冷随大雁一同到来。
八月暖,九月温,十月还有小阳春:
这句谚语形象地描述了秋季气温的变化,虽然天气渐冷,但到了十月,有时会出现几天温暖如春的“小阳春”天气。
这些谚语不仅反映了秋天特有的气候特点,还蕴含了丰富的农耕智慧,对四年级学生来说,了解这些谚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季节变化和农业生产的关系。